沐鸣2官网

首页 > 投资者关系

李彦宏:当年百度上市暴涨350%我心里反而慌的一批

2024-09-02

  今天,2005年就在美股上市的百度,重新在港交所上市,股票代码发行价每股252港元,市值超7000亿港元。

  百度也成为继阿里巴巴、京东、网易、新东方,又一个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巨头。

  但与此同时,流量和收入也裹挟着巨大的负面能量,如洪水决堤一般,险些将百度吞噬。

  那段时间,百度不仅营收下滑,市值被阿里、腾讯,甚至曾经在身后的美团、京东、拼多多一一赶超。

  得力干将也接连出走,陆奇、林元庆、吴恩达、王劲、余凯,还有刚刚宣布离任的王海峰。

  当时,李彦宏一度非常消沉,不仅被爆料在公司开会时经常发火,在外面参加综艺节目时,也经常会流露“不知道百度哪天就不行了”的情绪。

  “美股上市当天,我在纳斯达克大楼前拍了一张游客照。那时候的我是一位旅行者,旅行的起点是中国,纳斯达克只是其中一站,我相信百度会回到中国来,因为我们的根在中国。今天,我们终于达成所愿,回到中国香港上市,我们回家了。”

  经历了20多年风风雨雨的李彦宏,无疑对创业和投资这件事,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认知和感悟。

  为此,我们今天特意带来了一篇李彦宏此前关于创业与投资的演讲,希望与大家共勉。

  百度的市值(美股)500亿美金,经营这样一个民营企业,在中国意味着什么?

  其实,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,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都是有巨大怀疑的。

  因为中概股之前出现过一些做假账,或者各种各样不规范的做法。这些使得国际上的投资者对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有很多质疑,很多中概股公司的股价也大幅度跳水。

  但是,到今天百度仍然有500亿美金市值,这跟我们与美国投资者的沟通,以及我们在财务方面行得正走得端,取得投资者的信任,非常有关系。

  很多投资者都说,你这个公司是中国公司,账户会不会有问题。但是,没有一个美国的投资者曾经怀疑过百度。为什么?

  现在,越来越多是这些投资者到中国来,到北京来,到百度来,看我们是什么样的公司。

  过去这些年,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CEO,应该说我经历了很多。大家都会听说很多关于百度这样或那样的事情。有些是我们的成就,有些是危机。

  经过了这些之后,其实有一个非常自然的结果,大家对这个公司更加了解,越了解他们就越不害怕。

  股市最怕什么呢?一开始大家都在炒作的时候,有消息传出来,股价就涨,等消息的事件落地时候,股价就跌了。

  这是因为人们对不确定的东西会害怕。而当你越了解,就越确定,确定就不害怕了,这是我们积累的经验。

  当然,整个过程肯定不会这么简单,从上市到企业管理,过程中会有很多比较麻烦的事。

  上市之前最麻烦的是外界有很多公众投资者期盼着百度上市,但是百度原来的风险投资不希望百度上市。

  有人就问,为什么风险投资者不希望百度上市,上市了他不是就可以退出赚一大笔吗?

  因为我们那时候除了上市这一条路,还可以被收购。被收购的价格要比独立上市的价格要高。

  上市前期我们的路演,公众投资者对百度很有兴趣。当时每天就有很多会,早餐前有个会、早餐有会、早上3个会,中午一个午餐会,下午3个会,晚上有一个晚餐会,一天10个会。

  而且这些会,不是坐在一个会议室一拨一拨投资者来见你,我们要到一个一个投资者的办公室里去跟他们讲,百度是一家好公司,为什么要买百度的股票。

  刚才讲晚餐之后的会,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会董事会,这是决定这个公司要不要上市。

  所以我白天跟投资者讲,为什么要买百度股票,晚上跟原投资者讲为什么不应该卖掉百度。

  百度在2005年8月5号上市创造了一个记录,就是本世纪所有美国上市公司当天上市涨幅最高记录。

  在此之后,很多人欣喜若狂说我们终于扬眉吐气了,世界终于看到百度的价值了。

  原来我们想着,定价27块钱,开盘一下涨20%~30%比较理想,以后每年涨20%~30%,业绩也同时稳步上升,对于一个CEO来说是最好管的。

  但最难的是股价忽上忽下,当天,我们涨了350%多,我就在想我的业绩怎么能涨这么多,我做不到这一点。

  股价的暴涨,给了投资者一个高期望值。这时候我就会非常紧张,所以我就要集中精力做一个公司,而不是出去接受采访,不是出去见投资者。

 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,我很少见投资者,几乎不见媒体,主要精力放在公司内部。

  一般来说,上市之后有两个主承销商,他们过了竞购期,上市40天以后发布研究报告对这个公司进行评价。一般他保荐上市了40天以后给一个评价。

  对于我们来说,当时的两家保荐投行,应该是华尔街非常优秀的投行,一家是高盛,一家是瑞典公司。

  他们都同时说卖掉百度股票,这是在我的经历当中或者在我所知道的范围当中没有过的。

  他们就说百度IPO时候27块钱,现在已经涨到了80多块钱,这是不对的,不应该这么高的价格。

  目标价格最高的一家投行分析师比较懂搜索的分析师,他最早发现了搜索这种商业模式。

  他给我打电话说:“Robin我很支持你,我给你们价格是最高的,但是现在你们价格太高了。”

  百度上市之后的头半年,大概有10家左右的投行无一例外都认为应该卖出百度股票,这恐怕也是美国资本市场从来没有过的事情。

  这么大的压力下,股票的确是在不断往下走,6个月之后,百度最低跌到40多块钱。

  我就埋下头来只做公司的事情,怎么能让公司长久发展。后来从内部数据来看我越看越有信心,虽然股票天天在下跌,但是我自己不害怕。

  每当财报出来,我们就给投资者增加一份信心。之前百度作为上市公司第一次发财报,当时美国最权威的财经网站雅虎,头版头条大标题发了对百度的采访。

  投资者对百度还是非常关心的,只要发一次财报就给投资者多一点信心,逐步把信心扭转过来。

  百度股价跌到40多块钱又一点点回升,一年左右的时间回到IPO当天收市价格。

  这中间也有一个当时没有想到的事情,没有想到百度IPO这样一个现象加速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成熟。

  原来想业绩不可能增长这么快,因为IPO的出现有很多人关注,都在想这个公司干什么的、怎么挣钱、为什么股票这么受追捧。

  还有一些企业了解到,大家可以通过百度做推广。所以IPO等于是对百度很多年业绩高速成长,又做了一次宣传推广。

  从我的理念来讲,资本运作并不是靠你花言巧语跟投资者做沟通,一定是把这个公司经营好,公司长远发展有后劲,才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。

  我大概花三分之一时间在产品技术上,还有三分之一时间花在培养人上。另外三分之一,做那些我不喜欢、不擅长,但必须要做的事情。

  对于百度这样的公司来说,最重要的是培养人,怎么样能保证这个组织,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来能干的符合百度文化的人。

  对于百度来说,我首先限定,我就要做最优秀的人。所以每年招人上,我们都非常的挑剔。

  我们不光招有经验的,在国外有背景的,还要更多精力花在招应届生上。我每年都会在百度招聘活动上出现一次。

  因为我们要招到最优秀的人,尤其是一张白纸的优秀人才,进来看到百度的前途,跟着百度一起成长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我既然认为你是最优秀的人,我就让你充分发挥,尤其这样一个高科技公司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,这样创造性才能够发挥出来。

  对于高管来说,他们出差在哪儿,我不知道,我完全相信他们是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。

  他们对他们的下属做什么样的调整,我一般也不干预,就是给他们很大空间让他自己独立做事情。

  这种风格可以延伸到一般员工,我们上下班不打卡,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,办公区域是开放的,大家经常围着一个小桌子讨论问题,穿着非常随便,没有职业装方面的要求。

  大家如果有机会到百度办公室看,也是有很多开放区域,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大家的创造性。

  看最后的结果,我既然不管你,那我要看到最后的结果。这一点要求是非常严格的、

  所以有时候大家看到一些消息说,百度什么项目没成功,关了,这是我们的风格。

  你说你想做什么,我给你时间给你资源,过了一段时间,你说不对,我要调整一下,可以。

  再过一段时间,结果还不行,还要调整,那也行。但是再过一段时间这个项目实在不行了那就砍。

  所以作为一个CEO,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说NO,上来10个项目你可能9个都要说NO。

  如果说我只有能力吸引优秀的人才,而不能内生优秀的人才的话,这个体制就有问题了,因为优秀的人总是有很多选择。

  所以其实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这件事非常难。你能有一个怎么样的机制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?

  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几十人的公司来说可能不大,因为每个人你都认识,你和他都有接触,他做的好不好你也能看到,做的好就涨工资、升职,给他更大的空间。

  但是对于一个几万人的公司来说,大多数人你都不认识,你需要靠机制让优秀的人出来。

  这些优秀的人不一定是高管岗位,也可能是刚毕业的学生。假以时日,有好的机会他就会发光,这就要求公司机制能够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。

  针对这个问题,我们之前也想了很多措施,比如第二导师制,更多的是给人项目做。

  我们有一个百度最高奖,第一奖团队,因为现代互联网产业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候,不是靠某一个天才就能怎么样,而需要一个团队才能把事情做出来。

  我要求团队不能超过十个人,人一多就没有优秀的人脱颖而出了,大家吃大锅饭不是我们想要的,小团队要能做出大事情。

  什么是大事情?你做事情最后呈现的结果,你做出来的东西跟我的期望值有一个比较。

  在我看来,百度的每一个项目都很重要,不重要的项目我们不会做。这个项目如果真能做好了,这就是一个大事业。

  我做的项目可能不多,10个项目上来,我会否掉9个不做。但是我们选择的项目,一定是我认为有前途的。

  如果你做的结果呈现出来是很好的你就有最高奖,这个最高奖是100万美金股票期权。

  这是我们在机制上保证优秀的人,不优秀的人不是不聪明,而是他没有抓住机会或者没有好好工作,而让这些优秀的人抓住机会往上走。

  我们在做企业过程当中,其实能够深深地感到,当一个中国企业跟美国企业进行竞争的时候,文化上的冲突或者说文化上的劣势是非常明显的。

 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,我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,一喝怎么跟中药似的,但是咽下去以后说真好喝,为什么?

  因为我知道它是美国最流行的饮料,肯定好喝,这是什么原因?文化上的原因。因为先入为主。那是一个先进的文化,他的东西我就要接受。

  大家都知道麦当劳是垃圾食品,但是我们小时候,还有你的孩子,多么渴望吃麦当劳。

  跟IT产业比较近的一个现象,iPhone 3代出现的时候,我们都觉得它是最漂亮的。而当iPhone 4代出现的时候,圆角变成了方角,我们又认为,这才是最漂亮的。

  百度在过去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,大部分时间跟Google竞争,这个也是一个文化竞争。

  早期的时候输入一个词搜索出来,中国是在一个新窗口看结果,Google是在原窗口打开,后来随着Google的了解,它发现中国人喜欢在新窗口打开。

  但是他们还有一些没改,比如Google认为,作为搜索引擎来说,它不应该涉及内容,但我们会认为,中国互联网上内容太少了。如果没有信息,再先进的技术也检索不到。

  所以2003年的时候,我们开始想办法让用户创造内容,所以有了贴吧、知道一系列用户2.0的产品。

  到今天,这些产品的流量已经很高了。所以我们做这些内容的时候,我们得跟董事会讲,为什么作为一个搜索引擎也需要做这样的事情。

  美国文化认为,一个搜索引擎的首页,只能是一个搜索框,没有其他内容。但这是为什么?

  如果用户没有任何输入,有时候用户可能并不知道他想要找的是什么。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给他呢?

  所以后来百度做了新的首页,我们会给用户列一些常去的网站。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搜索框,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页面。

  这件事情也跟技术发展有关。首先硬件成本越来越便宜,带宽越来越大,计算能力也越来越强大,每个人可以有个不同的首页。

  因此,我们要不断地去说服一些人,不是只有美国文化才对,不是只有美国成功的东西在中国才能成功。

  包括一些美国官员,来了之后也问我说,中国市场真是特殊,美国互联网公司到中国全都失败了。

  我说你想一想,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美国是第一大经济体,美国很多公司在国际上都很成功。

  我们就算是第二大经济体,难道就不应该有一些公司在本土市场也很成功吗?他想那倒也是。

  很多时候,因为人们先入为主造成了我们做事情的难度比以前要大,比在美国做要大。

  所以我觉得,建设成一个文化强国,要让世界感知到中国文化是有价值的、是吸引人的、是值得模仿的。

 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生逢其时,正好赶上40年改革开放奠定了实力,我们开始有自信,可以走出去开始发挥国际影响力了。

  所以我到现在,每天还在上班还做一些别人看来很枯燥的事情,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机会太好了。

  编者按: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投资人说(ID:touzirenshuo)

  前瞻产业研究院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?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?扫一扫立即关注。

  没有500亿做不好智驾!极越CEO夏一平:只花几十亿做出的智驾都是马路杀手,全球自动驾驶最终只剩下特斯拉百度和华为【附智能网联

  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供应链十大代表性企业:华为、百度、比亚迪、上汽集团、北汽集团……

  2024年国产大模型行业十大代表性研发企业:百川智能、智谱AI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百度……

  服务订单超过700万单!李彦宏:萝卜快跑在武汉出租车市场约占1%,规模扩大还需要很多年,即将实现区域性收支平衡【附无人驾驶汽车行业

  AI贡献4.59亿收入!李彦宏透露已有18%的百度搜索结果由AI生成,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6亿次,半年增长超10倍【附大语言模型

  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已超17亿!IDC发布企业排行:百度、商汤、智谱AI位列前三【附中国大语言模型行业前景趋势分析】

  重磅!2024年中国及重点省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(全)

  因论文数据,想要了解2014~2021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、出口金额以及它们占全国比重;2021年浙江省茶叶出口各个国家的出口量?

  您好!我想要2013-2019四川茶叶出口种类情况:绿茶出口占比~红茶~黑茶~白茶?

  请问新能源车未来五年国内渗透率为多少,有没有测算逻辑参考?国内外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峰值能达到多少?

  因论文需要,想要了解广东省纺织品类出口的主要市场,具体的出口额为多少,不同贸易方式出口额多少占比多少。蟹蟹!?

主页 | 关于沐鸣娱乐 | 战略与布局 | 新闻中心 | 投资者关系 |

Copyright © 2012-2032 华谊兄弟公司 版权所有ICP备49260124号-9 XML